汪剑超:从微软的IT精英到“破烂王”,垃圾的魅力在哪里?

2017-1-10 林巧燕 林巧燕 文章来源: 南财专访 阅读量(
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事,而是多数人都做了一点点。

  每个人如果每天产生一公斤左右的垃圾,全中国一天就有130多万吨垃圾,其实有45%可以回收再利用,然而事实上只有15%左右被拾荒者收破烂回收。

  如果是你,会愿意去做一个回收垃圾的“破烂王”吗?

  身为IT精英的汪剑超,竟被垃圾的“魅力”折服,放弃了年薪数十万的微软。

  1

  “中科院研究生”,“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师兼产品经理”,汪剑超的身上有很多让人羡慕的标签。

  相比大多数80后,汪剑超一直都活得光鲜又体面。直到一次,他去美国总部开会,面对眼前贴着四五个标签的垃圾桶,竟然傻眼了,他没想到国外的垃圾分类竟然这么细致,最后还是同事手把手教他怎么使用。

  这一次经历,让他感触很深。

  回到北京后他再一次因为一张“垃圾围城”的图片受到冲击,图上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垃圾填埋场,放眼望去,偌大的北京城已经被填埋场团团围住,触目惊心。

  汪剑超再次意识到,要做点什么,让人知道环境是每个人共同决定的。

  其实他也是有一点小私心的,妻子怀着孕,他希望能给自己将来的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2

  于是,一纸辞呈,他离开了年薪数十万的微软,带着妻子,南下成都,于2008年创办了“绿色地球”,灵感来源于美国的一家再生银行。

  美国人总说“Trash is cash”(垃圾就是金钱),美国再生银行的规则是这样的,社区住户每投递10磅可再生垃圾,再生银行就会给住户支付5美元,住户可用它在参与该计划的任一商家消费。

  绿色地球则在再生银行的基础上做了改良,100克垃圾可兑换1积分,用积分兑换礼品,比如香皂、电影票、手机、厨房电器等。最重要的是,绿色地球帮助住户实名注册,这也就意味着,住户投递的每一袋再生垃圾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项目开始后,汪剑超带头起表率作用。接着,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就出现了这样一副让人费解的景象,一个戴着眼镜,穿着干净体面的小伙子,为什么总爱去翻脏兮兮的垃圾桶?

  3

  每个项目的开始总是要经历无人问津或者质疑的阶段。

  汪剑超带着团队到小区试点推广,帮助住户注册,但极少人愿意配合尝试;上门推广,结果住户都当他们是传销的,吃了不少闭门羹。

  资金一直在投入,但反响平平,汪剑超咬咬牙,在家人的质疑和不解中继续坚持。

  他设计了很多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带进学校和小区,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把积分兑换的礼品换成游戏币和话费等受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还专门在每个小区都配上他们专门定制的垃圾箱。

  这种垃圾箱旁边有免费的二维码打印机,只需要输入信息,就可以打印自己的专属二维码,然后把二维码贴在垃圾上放进垃圾桶,就能自动扫描记录信息,这样一个垃圾箱光成本就要3000块。

  一次,一个小孩把家里的一块十分名贵的手表扔进垃圾桶,等家人发现的时候,垃圾已经运走了。结果由于他们将垃圾投放在汪剑超的垃圾桶里,垃圾扫描的时候这块手表被发现,通过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信息,汪剑超找到失主,手表失而复得。

  这一次偶然事件,汪剑超得到了住户们的信任,他们纷纷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动中。

  4

  一包垃圾,装着几本旧杂志、几只不锈钢杯、一堆塑料瓶子和几个牛奶盒,出门前,他们会被贴上专属的二维码,那是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身份。

  小区里有一排像ATM机一样的垃圾回收箱,随着“滴”一声,他们的重量就会被换算成积分,进入用户的账户。

  这包垃圾将跟着其他可回收的垃圾一起,被运到垃圾场,不同的是,它们并不脏乱差,并且,它们将摆脱填埋的命运,经过挑拣分类后,它们会被送回处理厂,实现再次利用。

  “绿色地球承载了一个使命,我们要用符合商业规则的方式来做公益”,汪剑超觉得要想让公民的意识真正落实到行动,需要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商业本身没有好与坏的性质区别,运用商业这个工具能够做到更好、更快、更有效率。”

  从2013年起,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开始采用与“绿色地球”类似的方式做垃圾分类,汪剑超的计划是,到2025年,“绿色地球”能影响到1000万个家庭。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事,而是多数人都做了一点点。”


本文作者林巧燕,南财专访专栏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南财专访”;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南方财富网立场。

标签: 汪剑超   垃圾分类   绿色地球  
收藏
打赏
人打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文章
专访小程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