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创始人杨勃:理想主义者的执拗与“妥协”

2018-7-11 清如 清如 文章来源: 南财专访 阅读量(
“最重要的是做豆瓣网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它对我是一个机会,我喜欢它就能够一直做下去。”

【人物名片】杨勃,豆瓣网创始人兼CEO。 

杨勃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文艺、清高、坚守自我,缔造了豆瓣十多年如一日的清冷气质。但是随着商业化的发展,执拗的他也在慢慢做出“妥协”。 

理想 

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一波浪潮,杨勃辞去了IBM的稳定工作,决心回国创业。 

“我闭着眼睛都能想像得到几十年后,自己的职务、薪资福利。可我身边的人却在意气风发地谈论着回国创业。” 

刚开始,杨勃还“没有想清楚做什么”,于是在同学的说服下加入供应链管理公司“快步易捷”,担任CTO。 

但是,“经历了融资、烧钱等过程之后,‘快步’却没能朝着目标再前进一步”。他决定创业,做自己喜欢的网站。 

杨勃是个爱书的人,十多年的国外生活让杨勃“有一墙碟、两墙书、三大洲的车船票”,他很想将这些东西分享出来。 

“假如有这么一个网站,里面有和我差不多的人,我们可以相互交流,知道现在什么是比较好的东西,并且能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感觉,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有用的网站。” 

基于这个想法,杨勃开始潜心写代码。2005年3月6日,由一个人开发、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正式上线。 

“豆瓣就是想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杨勃尝试了很多运营方法。 

执拗 

刚开始,杨勃没有任何互联网运营经验,只能把自己写的书评放到网站上,但是收效甚微。真正让豆瓣拥有人气是一次围绕着《查令十字街84号》展开的书评。 

“这本书讲的是纽约女作家和伦敦旧书店之间的书缘,被称作‘爱书人的圣经’,就像是为豆瓣网量身定做的一样。”这样的活动为豆瓣吸引了一批最纯正的文学青年。 

而让豆瓣网产生滚雪球效应的是一个比价系统。彼时,网购图书刚开始流行,通过豆瓣的比价系统,用户可以找到同一本书在卓越网或当当网上的价格,对比之后再形成购买。 

结果,这个比价系统带来了大量爱读书的人,他们在这里停留,写书评并且展开讨论。 

豆瓣独具魅力的推荐机制,让其成为大量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到2012年,豆瓣的月覆盖用户数超过1亿,日均PV达到1. 6亿。 

但是,豆瓣商业化艰难一直饱受争议,而杨勃却依然“不动如山”(冯大辉评价)。他坚守豆瓣的方向和定位,甚至宣称对用户“永远免费”。 

杨勃执拗,但并不固步自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他也在坚守初心的前提下,主动做出改变,加速商业化进程。 

“妥协” 

2014年下半年,杨勃推出豆瓣APP,但由于错失了移动化的最佳时机,App用户数量到现在还是几百万。 

幸运的是,“知识付费”风起云涌时,杨勃抓住风口,推出付费内容专栏,打通了豆瓣商业化的任督二脉。 

2017年3月,“豆瓣时间”首期节目《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正式上线。这款音频节目邀请北岛、西川、欧阳江河等当代著名诗人作为讲师,讲解《在风中飘》、《写于1966年解冻》、《致凯恩》等小众诗歌,定价128元。 

根据豆瓣公布的数据,“豆瓣时间”上线5天销售额过百万,7天付费订阅用户过万。目前,“豆瓣时间”一共有10个专栏,内容涵盖了文学、音乐、茶艺、电影、历史等方面。 

除此之外,杨勃陆续推出了《如是》、《瓣嘴》、《观影会客厅》等短视频节目,在商业和口碑上皆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杨勃曾说,“最重要的是做豆瓣网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它对我是一个机会,我喜欢它就能够一直做下去。”而对于商业化他也并不排斥,“盈利一点也不庸俗,只有庸俗是庸俗的。” 

显然,“理想主义者”杨勃正在情怀与商业化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虽然略显缓慢,但豆瓣终是开始腾飞了。 


如果你也有故事,请在“南财专访”公众号内留言,留下“联系方式+公司名称”。或直接添加工作人员QQ:71712643。

本文作者清如,南财专访专栏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南财专访”;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南方财富网立场。

标签: 杨勃   豆瓣网   豆瓣时间  
收藏
打赏
人打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文章
专访小程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