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他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口罩,他是华侨,他说自己是中国人

2017-2-4 林巧燕 林巧燕 文章来源: 南财专访 阅读量(
一个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人。

雾霾天气影响出行,十米开外雌雄同体;五十米开外,人畜不分

雾霾天气影响呼吸系统,引发各种支气管疾病,所以人手必备一个口罩。

口罩很有用,但是,你可知,是谁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口罩又是谁口罩推广用于疾病传染?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一个不被历史遗忘的人。

学神

伍连德的父亲祖籍广东,16只身到马来西亚闯荡与当地一个建筑商的女儿结婚。1879年,生下第四个孩子,取名伍德,意五种美德兼备。

伍连德7岁入学家里只有一盏,没给他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为了不影响家人,总是等他们睡着后,才点燃那盏昏暗小灯苦读。

他的成绩不仅是同龄中最好的甚至超越了那个年纪该有的聪颖做起高年级的试题并不那些学生差。

因为一次风寒,伍连德连着病了个把月,中医西医都说药石罔效劝他家人给他准备后事,没想到的病竟然奇迹般好转了也是这次以后,原本打算做一名翻译的伍连德最终选择了医学。

伍连德17岁时,取得了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20岁时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获得圣玛丽医院的奖学金,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23时,又获剑桥大学医学士学位;到1903,年仅24的伍连德再获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1907年,胸怀祖国的伍连德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一

医者

1910的时候,西伯利亚与东北哈尔滨一带闹鼠疫,疫情一路南下,直逼京都,扩散十分迅速,每日都有数百人死于疫情

在当时,内有鼠疫蔓延,无法控制;日俄以保护侨民为由,试图威胁清政府控制东三省,加之清末年本就国本动荡,列强虎视眈眈,整个国家风雨飘摇情况恶劣得不能再恶劣。

伍连德临危受命,出任清廷特派全权总医官,带着一个助手,奔赴前线

一个英国制的中型的显微镜、酒精、试管、剪刀、钳子,这些便是伍连德所有的工具他要凭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鼠疫。

当时医界普遍认为鼠疫是鼠传染,只有伍连德认为,鼠疫也会通过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并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肺鼠疫”的说法

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肺鼠疫,不知道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经呼吸传染,医生护士也都不戴口罩。

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伍连德发明并命令赶制了大批特殊加厚的口罩老百姓也纷纷带上了口罩,疫情传染和死亡率得到了控制,人们后来把这种口罩称为“伍氏口罩”。

过程中除了口罩,伍连德还主张公筷筷分开使用,从改变传统饮食习惯来防止病菌的传染。一系列措施实施后,疫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到第67天,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为零。如果没有他,这场鼠疫夺走的中国老百姓性命就不止是6万。

因为此举,伍连德名扬天下被誉为“鼠疫斗士”。

中国人

后世很多人评价伍连德会提及一点,他并非中国人,再厉害只是一个华侨,是一个外国人。

但是这位华侨,无论是身处满清,国民党,还是英国剑桥或者南洋,他都说自己是中国人虽然在国外出生,却心系祖国,专注中国医学的发展。

他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1914年,伍连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现代化医学院,建议被采纳,那便是后来的北京协和医院。

1918年,伍连德又提议建一所大型医院,被政府批准,他全权负责筹建,医院筹款过程中,伍连德还自掏腰包带头捐款这所医院便是后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还有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陆军医院等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校都与他分不开,他用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的医学发展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伍连德被迫离开了中国,回到马来西亚槟城,开了一家小诊所,当地权贵多次劝他出任政府职务,他都以年迈为由谢绝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回那片他为之服务20多年土地

伍连德曾经说过,“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本文作者林巧燕,南财专访专栏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南财专访”;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南方财富网立场。

标签: 伍连德   口罩   雾霾  
收藏
打赏
人打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文章
专访小程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