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起家,卖水果卖出20亿资产,他的成功只靠两个字

2018-2-26 清如 清如 文章来源: 南财专访 阅读量(
从水果摊到20亿资产,保安出身的他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2018年1月22日,鲜丰水果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在生鲜电商企业大量倒闭的寒冬期,韩树人带领的鲜丰水果为何能够突出重围? 

从水果摊到连锁超市 

韩树人17岁时带着50元钱到杭州打工,一开始做了保安,后来租下一个固定水果摊位,开始卖水果。 

没生意的时候,韩树人就会捧着一本书,认真阅读,他特别喜欢一些名人传记。 

这个在其他商贩看起来有些“可笑”的举动,却成为韩树人命运转折的起点。他阅读《沃尔玛真经》之后确信,水果连锁超市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2004年,韩树人在杭州市拱墅区开出了“鲜丰水果”的第一家水果超市,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事与愿违,由于店铺周边人流量不大,每天都有近1吨水果卖不出去,短短3个月时间,韩树人积攒的15万元就打了水漂。 

痛定思痛,韩树人觉得只有一条路能帮他走出困境,那就是“学习”。于是,他跑了杭州、上海的多家超市的水果柜台观察学习,从中领悟到一些经营方法。 

韩树人将原本平放的柜台改成斜面的阶梯式的柜台,将保存时间短的水果摆放在超市入口处,再往里面走,依次摆放保存时间更长的水果。 

此外,他调整了各种水果的进货量,顾客需求量大的水果,比如橙子、苹果等,比例占到40%,时令水果,占40%,其它需求量少的水果,占20%。 

通过多方面改进,鲜丰水果超市逐渐开始赢利。2006年,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此时,韩树人已经开出了4家水果超市。 

“新鲜才好吃” 

公司初具规模后,韩树人决定中断直接从水果批发市场进货,他要到水果种植基地采购。 

原来以前从批发市场进货,水果被压伤很难避免。现在,韩树人要求,进入他超市的每一个水果都是完美的,因为“新鲜才好吃”。 

但是要想从基地采购,就必须对水果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从种植到采摘,什么知识都得懂。 

于是,韩树人带着采购团队,到全国各地的水果种植基地学习,一出去就是10天半个月,吃住都在基地上,看到什么不懂他就问,问题多得经常把技术员都问烦了。 

例如,韩树人曾多次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水果基地学习,他白天学晚上赶路,最忙碌的一次,8天时间里,光开车就开了将近1万公里,当地人都管他叫“疯子”。 

把水果学透之后,韩树人制订出了自己的一套种植和收购标准,让水果基地按标准生产供货,确保水果保持最好的品质和口感。从2010年开始,他还与南半球国家的一些农场合作,建立了23个协议种植基地。 

“鲜丰只卖品质好、高性价比的水果,而且每种商品控制在一两个单品左右,帮消费者把关,为消费者精挑细选”。 

让每个员工都成为水果大师 

2012年,随着超市数量增多,新员工比例也增大,因为不精通水果知识,新开的门店有的甚至出现亏损状况。韩树人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还是学习。 

为了让每个员工都成为水果大师,韩树人成立了水果学院。从普通员工到公司高管,不同岗位都有不同的学习课程,有实际操作,也有理论课程。 

韩树人的用人理念是“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所以,鲜丰很少有“空降兵”,管理层中大部分来自于一线销售人员。

对于管理层,韩树人施行末位淘汰制,通过绩效考核,对不合格的合伙人进行降级或者清理。在他看来,只有领导人目光长远,鲜丰才能走的更远。所以,“意志”、“品格”、“体格”、“视野”这四个方面是鲜丰训练人才的四要素。 

同时,鲜丰还实行“合伙人模式”,变“硬管理”为“软管理”,店长都是股东,按比例持股,这十分有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从而为鲜丰创造更大的价值。 

事实证明,人才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至2016年8月底,鲜丰水果在全国19个城市的门店数量扩大至680余家,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 

保持着这样不断学习的心态,韩树人能够在生鲜电商领域异军突起也不足为奇。而获得B轮融资后,鲜丰水果又会有什么新动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清如,南财专访专栏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南财专访”;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南方财富网立场。

标签: 鲜丰水果   韩树人   生鲜电商  
收藏
打赏
人打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文章
专访小程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