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集团张学政:专心致志的追梦人,要把中国通信产业带向世界

2018-3-1 清如 清如 文章来源: 南财专访 阅读量(
华为、小米背后的神秘嘉兴大佬,10年实现从0到100亿的跨越。

2006年,张学政创立闻泰集团,立志做出世界一流的手机;

2008年,张学政接到小米订单,将整个系列卖出数亿台,随后,华为、联想、魅族等知名品牌蜂拥而至;

2016年,闻泰集团年产值突破100亿大关。

一、艰苦创业 

2006年,张学政怀着做出世界一流手机的梦想来到嘉兴,创办闻泰集团。 

同年2月,张学政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首款手机主板产品W100。 

当时,闻泰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如何打开市场是张学政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推广这个产品,他亲自上阵,率领3名销售人员到中国手机之都——深圳,一家一家地拜访客户,经常客户公司还没开门,张学政已经守在门外。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学政的诚意和产品优异的性价比打动了3家客户,他们愿意试一试。结果,W100一上市就脱颖而出,受到终端消费者热烈追捧。 

自此,闻泰声名鹊起,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到十几个订单。首款产品投入市场当月销量就突破20万台。 

随着一个个重量级产品的连续推出,业界都知道了有一家公司叫闻泰。更多客户开始真正接受闻泰,主动找上门来。 

那个时候,为了用最快的速度推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张学政带领员工加班加点,潜心专研,工作到零点以后是家常便饭。经常整栋大楼的人都下班了,闻泰的办公室还是灯火通明。 

凭借这样艰苦奋斗的精神,张学政顺利赚到了第一桶金。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开始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二、从“卖主板”到“做手机” 

2008年,张学政投资7千万美元建立了占地200亩的闻泰手机产业化基地,包括模具、注塑、喷涂、包装、SMT贴片、整机组装等工厂,转型做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从“卖主板”转向“做手机”。 

对此,张学政有自己的深刻见解。他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却没有世界级的品牌,这是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国际化的ODM厂商。所以闻泰要把设计和制造做好,让更多中国的品牌走向世界。 

在这个宏伟目标的引领下,张学政带领团队成员,将产业链从设计向制造整合,严格把控从手机设计到生产的每道关卡。 

小米是张学政接待的第一家互联网手机厂商。通过强大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张学政首次把智能手机的价格拉到千元以下,零售定价799元。手机刚推出时市场上一度抢不到货,有些“黄牛”甚至把价格炒到1000多元。 

从红米1到红米3S,整个系列卖数亿台最畅销的时候,每个月出货200多万台。红米的成功让更多客户了解到了闻泰的实力,其他客户蜂拥而来,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 

之后,张学政陆续与华为、联想、魅族等达成合作,打造了联想乐檬、魅族魅蓝note2/note3、中国移动A1/A1s/N2和华为的多款畅销产品,成为手机ODM界的“战斗机”。 

当然,作为一个研发型企业,张学政也非常注重科技创新。 

三、注重提升科研能力 

在张学政看来,闻泰最大的优势在于研发能力和整合产业链资源的能力。 

2006年,张学政从手机设计入手,先后在上海、西安建立了东、西两大研发中心,成为国内领先的手机设计企业 

还有,张学政先后投入2000万建立了庞大的质量管理体系,购买了大量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设备,分别在嘉兴、上海建立了功能完备的测试实验室。目前闻泰的测试人员占据研发团队的30%以上。 

闻泰每年都会将15%的利润用于研发,现在已经拥有了600人的研发团队,截至20083月,共申请技术专利500多项。 

在产业链资源整合方面,张学政表示,闻泰在上一个方案赚到钱之后,会把利润回馈给上游,再共同开发下一个方案,“因此整个供应链都很支持闻泰”。 

例如,闻泰跟供应商展讯一起合作,在单芯片上实现了世界首创的双卡双待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手机的标准配置。 

此外,张学政与中科院声学所共同成立“手机声学联合实验室”,促进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与印度FRIWO公司联合建立“手机终端移动产品展览室”,推进国际通讯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现在,闻泰年产值已经破百亿,成为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幕后“大佬”。而张学政依然在朝着“要把中国通信产业带向世界”的目标全力奔跑。


本文作者清如,南财专访专栏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南财专访”;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南方财富网立场。

标签: 闻泰集团   张学政   小米   华为  
收藏
打赏
人打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文章
专访小程序
关注我们